汽车以旧换新骗局?

今年的“汽车以旧换新”政策原本是一项惠民措施,旨在帮助车主轻松置换旧车,同时刺激新车消费,带动汽车市场的发展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却看到了其中的“商机”,利用这一政策设下了骗局,导致不少车主蒙受损失。


在购买二手车时,通常会碰到有过事故的车子,可以提前通过线上平台查询到全国联网的维修保养记录、事故记录、云端里程等信息。例如,在微信搜索“车业宝”就可以查到车辆的详细事故历史,如果是重大事故车,尽量不要入手。
根据新闻报道,南京的周女士有旧车想以旧换新,网上联系到自称本地汽车报废回收公司的王先生,其回收价合理且承诺速办手续,周女士未签详细协议便让其拖车,王先生开具收车证明承诺三日内打款。


三天后周女士未收到款项,联系王先生发现电话不通、微信被拉黑,调查后发现王先生身份为假,于是报警并曝光。警方介入后周女士获正式回收证明,但款项少 700 多元。原来是骗子分期转账剩余拖延,当周女士找到王先生理论时遭对方恶劣对待。
另外一位以旧换新的车主夏先生,其车的三元催化器被骗子拆走,夏先生收到的报废款因缺此部件被扣款,还被收 “代办费”“拖车费” 等,比承诺少近 2400 元。


那么,广大车主该如何避免陷入类似骗局?
一、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
在“以旧换新”的交易过程中,若发现被骗,及时报警非常关键。南京周女士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警示。她在意识到被骗后,迅速采取了行动,通过网络查证身份、报警并曝光事件,这不仅帮助警方介入调查,还提醒了更多潜在受害者,避免他们重蹈覆辙。
报警后,警方将展开调查,收集证据,追查嫌疑人行踪,并尽力追回受害者的经济损失。媒体的曝光则能引起社会关注,促使监管部门加强相关领域的管理,打击违法行为。




二、车主应增强法律意识
车主在进行车辆以旧换新时,必须提高法律意识,与交易方签订明确、详尽的书面协议。协议中应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、交易价格、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。同时,车主要妥善保存交易凭证、通话录音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。


三、谨慎选择交易渠道,警惕高价陷阱
车主在选择“以旧换新”的过程中,应特别警惕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的诱惑。不法分子通常会利用车主想要便宜的心理,提供虚高的回收价格或虚假的优惠政策来吸引车主上钩。因此,车主应该选择信誉良好的正规渠道,并在交易前咨询专业人士,避免因一时贪图便宜而陷入骗局。
关注车业宝,避免陷入购车陷阱,让您的购车之路更加顺畅、安心。